基本情况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7-26浏览次数:992

宏观经济学
  3. 教学队伍情况
人员构成
(含外聘)
姓    名  性    别出生年月职    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陈银娥       女  1966.07      教授、博导西方经济学 课堂教学、教学研究
    卢现祥      男 1960.03      教授、博导 西方经济学 课堂教学、教学研究
    罗良文      男  1965.10      教授、博导 西方经济学 课堂教学、教学研究
    项本武      男  1966.12         副教授 西方经济学 课堂教学、教学研究
    高     杰      男  1976.06         副教授 西方经济学     课堂双语教学
    葛结根      男  1967.01         副教授 法经济学       课堂教学
    丁际刚      男  1967.10         副教授 西方经济学       课堂教学
    宋丽智      男  1978.05          讲  师 西方经济学     课堂双语教学
     吴  强      男  1971.01          讲  师 西方经济学      课堂双语教学
教学队伍
整体结构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共有教师8人,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如下:

(一)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

  本课程8名主讲教师,全都具有博士学位。课程负责人系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是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二)教学队伍的年龄结构

  本课程9名主讲教师中,40岁以下者3人,40岁以上者6人。年龄结构合理,师资队伍稳定。合理的年龄结构使教师队伍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这对于今后的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队伍的学缘结构

从学科结构来看,经济学6人,管理学2人,工学1人,实现了多种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师结构;从毕业学校来看,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本校和外校学缘比为34,实现了跨学校的知识融合。学缘结构优良。

(四)师资配置情况

本课程组共有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师生配置比118,符合教育部的规定。教授、博导直接给本科生上课,并立足于示范,对中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中青年教师年富力强,集主讲、辅导于一身,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因材施教,突出课程特色。师资配置优化、合理



教学改革
   与
教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的项目与措施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组以建设省级精品课程的高标准来进行课程的建设,主要工作如下:

 1.教材建设

 2004年,由卢现祥、陈银娥教授主编的《宏观经济学》得到规划教材立项,在精心组织、精心撰写的基础上,该教材于20043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我校经济学主要课程教材,该书紧紧围绕学科特色,对经济学涉及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该教材出版后被在汉很多高校选为本科生教材,受到各方面好评。

 2.案例库建设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是很重要性的环节。课程组非常重视案例库的建设,近4年来,课程组在创建优秀案例库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根据《宏观经济学》教材的内容和章节安排,有针对性地从报刊、互联网、电视、社会调查、专题研究等不同渠道精心搜集和制作了多个经典案例,并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对这些案例不断进行补充、修改和更新,使之能够生动准确地深化教材,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课程。除了随时发现和制作最新的能促进相关教学内容的案例外,教学组还十分重视案例制作的动感效果,使案例具有生动性、新颖性,以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效果。

 3.教学内容建设

在教学内容上,课程组非常关注国内外的学科动态,注意在教学中全面反映国内外经济学的最新重要成果,使教学内容保持先进性。同时,强调教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对经济学的介绍做到准确、完整、科学,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4.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经济学学院十分重视宏观经济学课程组的队伍建设,组建了以陈教授为牵头人,包括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小组,做到了师资队伍稳定,授课安排稳定,教材稳定,以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积极稳定的心态和进取精神搞好宏观经济学的教学。

 5.课堂教学过程建设

重视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建设,通过认真的集体备课,确定共同的教学大纲,准备规范的多媒体课件,推荐优秀的案例,经常交流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等,并重点抓了互动式教学,通过案例、举例、学生发言、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能将课堂所学运用于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这些方式,不断保持和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深受学生欢迎。

(二)解决的问题及取得的教学研究成果

为了防止课程组不同教师之间授课质量和形式可能存在过大差异的问题,切实规范和提高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从2006年开始,课程组在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实行微观经济学本科教学的全过程的多媒体教学和全过程的案例教学。3年坚持下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从近2年学生评分的情况看,本课程组所开设的宏观经济学是学院内评价最高的课程之一。除抓好课件和案例库建设,抓好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档案及教学手段的规范和统一外,课程组正在逐步实施课程的课堂双语教学计划,并聘请了一些专家来校讲授专题课。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引导学生转变了学习观念和思维方式,使之有意识地培养起健全人格和独立思考的现代精神。此外,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尽快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课程组取得的教学研究成果如下:

出版、发表的教学研究论著:  

1.陈银娥:主持省教育厅“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与改革创新探索”研究。

2.陈银娥:主持校研究生教育创新课题“经济学研究生教育创新探索”的研究。

3.卢现祥:《中国应试教育的制度分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4.卢现祥:《重新构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5.卢现祥:制约我国经济学发展的因素《光明日报》 200088

6.葛结根:2002年湖北省教育厅教学项目:关于改进我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研究;

7.葛结根:200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学研究项目:《西方经济学》中的“四位一体”教学法及其具体运用;

8.罗良文:“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浅议”,学习型社会的探索之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9.罗良文:“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分析”,改革、创新、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宋丽智:“现代经济学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总结”,改革、创新、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陈银娥:20023月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 

 2卢现祥:教材《新制度经济学》获武汉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7)

师资培养

1.鼓励和积极支持课程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通过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到目前为止,本课程的教师已全部获得博士学位。通过培养,中青年教师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学上能独当一面,逐渐成长为本课程的中坚力量;

     2所有中青年教师均进入课题组,明确科研方向。每个科研小组由一位教授牵头并承担相关课题研究。每一位年轻教师均已确定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有计划地选拔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或在国内名校进修深造;请国外专家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进行专题讲座,鼓励并资助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建立激励制度,鼓励每位中青年教师申报课题,在国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

            3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作为中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教案准备、讲课艺术及技巧、重点难点的讲解、疑难解答、课程与专业的结合点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传、帮、带,加深对课程的全面理解与掌握,达到站稳讲台的目的;集体备课,实施资深教授指导性听课和青年教师学习性听课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外语、计算机应用软件学习班,以提高其应用现代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及讲课能力等。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